理论研究

人民网公开课:必赢nn699net关于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明确的十个问题

来源: 添加日期:2020-04-09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网公开课联合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文华在线、北京联合大学共同推出“优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公益直播项目(第二期)。近期,陆续邀请北京联合大学领导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系列线上讲座。3月30日,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书记作了题目为“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很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根据韩宪洲书记的讲座和北京联合大学从2017年以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学习中央、教育部必赢nn699net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的体会,下面阐述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明确的十个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什么?

要明确课程思政是什么、不是什么?《教育部必赢nn699net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这是对课程思政功能的基本定位。我们认为,课程思政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教育实践创新。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要求,强调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这一概念属于形而上的范畴。课程思政不是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其他课程中,不是专业课的“思政化”,不是让专业课教师去讲思政课教师所讲的内容。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各有各的内容。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内容的重新认识、梳理和挖掘,是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随各类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不能生搬硬套,在你的专业课上强行加入思政课的内容,干思政课教师干的活,替代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课程思政也不是死板地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必须要有思政的设计,但教师头脑中一刻也不能放松育人这根弦,要高度重视思政工作,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因时、因地、因材挖掘并融入育人的元素,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全体教师要明白,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建设之外的东西,而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之意,是课程教学的价值回归,而不是对教师额外的要求,更不是给教师添加的额外的负担。所以,课程思政不是活动,更不是运动,是教师的常态工作,全体教师都要以主人翁态度,积极主动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

二、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时间起点在哪里?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起点。教师自古就一直在教书育人,在传道授业解惑,为什么说“高校思政会”是新时代课程思政认识的缘起?因为,我国必赢nn699net关于课程和教师的育人功能和职责,在“高校思政会”之前的描述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而在“高校思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与以前描述不一样的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为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课程思政的概念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课程思政的总源头。并且,“高校思政会”后,教师的育人、课程的育人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再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变成了所有教师的自觉行为,也不再全是教师自发的行为,而是变成了有组织的行为。所以,“高校思政会”是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总动员和发令枪。

三、新时代课程思政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两大根本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教师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就是课程思政要讲的主要三项内容。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可塑性最强,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玉,但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必须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懂得理想的实现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锤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培养诚实守信、克勤克俭的道德品格,具有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人生态度,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是什么?

课程思政的方法就是把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像盐一样慢慢渗透到水中去那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重新认识,要对所讲授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要主动地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去寻找课程中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的责任和理想“三项内容”,不能简单、直接借用别人提供的案例;讲课时,要知道“三项内容”在哪里体现和怎样体现?不是生硬切入、简单做加法,直接添加思政元素,而是要巧妙地做乘法,将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程内容中;课程总结时,要反思自己对“三项内容”的领悟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教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通过学习、备课,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深化了,讲课内容更丰富了,课堂氛围更活跃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更强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在愉快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心灵受到了熏陶,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格得到培养和塑造。课程思政开展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学生现场感觉不到,真正做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五、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是什么?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实践者,推进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是教师,教师要发挥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课程思政是教师执教能力的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是对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要具备三项基本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功夫、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教师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广度、深度,以及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效度,与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密切相关。教师怎样培养从事课程思政的基本功?一是教师要先行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有充分的认识。二是教师要先拓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本来就是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怎么把它挖掘出来,再有机融入进去,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需要培养。三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就是教师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能深刻领悟、先感动自己,如果感染不了你自己,打动不了你自己,你怎么可能把这些元素有机融入你的课堂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教师的责任。

六、课程思政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是什么?

对谁来组织和推动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上级文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做法。北京联合大学把教师党支部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体现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关键作用,同时破解了长期存在的教师党支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难题。教师党支部着力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助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意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力,形成立德树人的浓郁氛围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中央必赢nn699net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文件精神有效落实到全体教师的实际行动之中。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党支部的活动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关联起来,解决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的问题,实现了两方面良性互动。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教师党支部站到了育人第一线,站到了学校工作的前台,教师党支部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也拓展了党支部的活动载体,丰富了党支部的活动和党员教育的内容,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推动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步提升。以上是北京联合大学用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的做法。当然,各个高校也可以用学院、系(部)或教研室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七、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最近几年,中央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许多新精神、新指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中办、国办发布的《必赢nn699net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先行高校,打造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我们认为,以上这些上级的指示,初步构成了新时代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在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出台《必赢nn699net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中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七个有”的要求,就是学校要有氛围、学院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点、教师要有风格、成果要可固化、课程要有品牌、教师要有榜样。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对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求比较早的探索和实践。

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都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概念,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相互区别在于: 两者在内涵和外延上不一样,不是对等的概念范畴。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要求和新理念,强调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属于形而上的范畴;而思政课程指的是一组承担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任务的关键课程,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东西。相互关联在于:一是它们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而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无可替代。同样举足轻重的两样重大工作,必须同向同行,才能形成最大的育人合力;否则,如果二者“离心离德”或背道而驰,作用就会反向抵消,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于归零。二是两者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上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都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按班人。三是两者还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一,理想的思政课程其内容应该都是育人的元素,所以开好思政课程,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就是思政课教师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大贡献。同时,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要对全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如在推进全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参与顶层设计,参加指导各学院课程思政的论证,课题立项、结题评审、评优评奖等;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研究,为全校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其二,课程思政这一立德树人创新理念与实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政课延伸扩展到了各门各类全部课程,客观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扩充、授课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讲授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高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得到了拓展,但这绝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主渠道”地位的降低或削弱,而是在强调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的同时,对思政课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水涨船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引领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同时,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体现立德树人专门性课程的示范担当和专业水准,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亟待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九、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

教育部《必赢nn699net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2018年6月,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体系正在形成。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环节,而专业则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平台。把握好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关系,加强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整体推进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意义重大。所谓专业思政,就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要体现出本专业对人才的核心政治思想素养要求;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反映本专业核心素养要求的育人目标和实现路径的设计与表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及各环节,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要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概括来讲,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课程思政是微观、是局部、是基础;专业思政是中观、是背景、是氛围。工作逻辑上应该是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但实际操作上各高校一般都是从课程思政开始做的。专业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政会“后,高校对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的新认识新定位,在课程思政启动后,要适时启动专业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思政的平台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学科思政建设。

十、课程思政建设与“三全育人”的关系?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对在校生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同时,“三全育人”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坚强的支撑和保证。学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制和机制。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纵向需要层层激发动力、形成共识,横向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学校党委统一全面领导、党委宣传部或教务处牵头抓总、院系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同、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格局。学校党委宣传部或教务处要牵头组织这项工作,制定全校性的文件,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或深化推进会;教务处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组织全校性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组织教师的研讨或交流;人事处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考核内容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标准之中;党委组织部推动教师党支部抓课程思政建设,并纳入教师党支部考核指标体系;各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立项,用课题研究促工作水平提升,并在涉及教师各类评优表彰中,将课程思政工作情况增列为条件性要求。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支持、推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之,课程思政必须成为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机制,推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提升。


版权所有 © 必赢nn699net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4号 邮编:24100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