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培育新时代新徽商工匠
日期:2023-12-27 09:52 来源:学生工作处
五年来,学校持续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特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恪守立德树人改革初心,解决“三全育人”难点痛点,赓续百廿安商育人谱系。实施“协同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改革”“育人平台搭建”“素养提升赋能”四大行动,努力构建内容完善、措施务实、标准健全、保障有力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在改革创新中培育新时代新徽商工匠。
实施“协同机制建设”行动,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构建“一组四协同”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部署工作。实现“治校治理协同”“育人目标衔接协同”“育人队伍协同”“部务联席协同”。构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共育机制。建立家校联络机制,召开新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毕业典礼,给家长邮寄成长“喜报”,定期互通学生成长状况。构建校企共育机制,聘请企业专家、劳模工匠等担任校外导师,依托实习就业基地、素养教育基地推进协同育人。建立校友引领育人机制,成立教育基金会,发放校友奖学金,建成校友育人信息系统,出版编印《青春的风采——优秀学子成长记》《校友风采录》,邀请优秀校友到校开展讲座、沙龙等育人活动,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就业创业。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行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形成新徽商工匠素养评价体系。挖掘徽商精神时代内涵,找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点,提出“厚德担当、诚信图强、创新超越”新徽商精神。创造性提出了“3618”新徽商工匠职业素养标准,开拓性形成了“三课联动、三向聚力”系统性育人模式,闭环式搭建了“职业素养+互联网”评价体系。
形成以育人评价为导向的考核和典型选树体系。以“讲忠诚、敢担当;能抗压、善开拓”为内核,选树“黄山松”式干部教师,引导干部教师聚焦育人主业。将育人工作成效作为教师考核定级和职称评审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必赢nn699net教师育人业绩典型案例集》。
形成以育人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组织开展新教师入职典礼、优秀教师表彰颁奖典礼、职称聘任典礼、荣退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有仪式感的活动,彰显育人元素。注重专职思政队伍建设,足额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思想政治系列、专职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单列,制定“三全育人”攻坚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
实施“育人平台搭建”行动,增强育人工作力量
构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引导教师自发组织沙龙、工坊,实现个人特色发展。举办教师入职、表彰、聘任、荣休四大仪式,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倾心奉献的内生动力。在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师德师风专场,植入“育人”篇章。与陶行知纪念馆合作开展“弘扬陶行知精神”轮训,让教师接受“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洗礼,着力提升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我校辅导员荣获安徽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3名辅导员分别荣获“安徽省最美辅导员”“安徽省优秀辅导员”“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协作平台。搭建了“教师同备课、教材同把关、教法同研究、比赛同参加、活动同指导”的一体化协作团队,引导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挖掘思政元素,共同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行走的思政课”和大思政课,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育人。学校目前已有2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人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立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成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形成了国家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核心、校级项目为基础的三级立体交叉式课程思政教改格局。
构建233就业导师矩阵平台。用活校内外就业指导队伍,力促三重就业指导目标的实现,再细化三类就业教育职能,形成“二维三纵三横”就业导师矩阵协同工作机制(简称“233”导师矩阵),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该经验入选了教育部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就业工作连续受到省厅激励和表扬,获批1个省级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取得了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6项,全国“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荣获“挑战杯”荣誉称号。在各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事中,获奖数量居安徽省前列。
实施“素养提升赋能”行动,沉浸式融入育人元素
融入思政教育。开展在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度。扎实开展主题班会、青马工程、主题团日、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大学生讲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等专项教育活动。通过融媒体中心、新徽商素养教育“第二课堂”系统、“辅导猫”APP等信息化网络阵地,将网络变量有效转化为“三全育人”的教育增量。学校融媒体中心获评“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全国百强职院校园媒体”。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作为重要抓手,助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挥朋辈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学校1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党支部”,学校入选“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融入心理健康。形成以心理教育专业教师为主体,辅导员、学生朋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为基础的心理协同育人队伍。开展辅导员谈心谈话培训、心理健康委员岗前培训、心理信息员危机干预培训、宿舍管理员心理问题识别培训。围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生活适应、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就业升学等方面,将心理育人贯穿到从新生入学到实习毕业的教育各环节全过程。通过“灯塔一号”线上平台帮扶心理困难学生,全年无休实现咨询“低门槛”“零距离”。形成“一网二阶六机制”心理安全工作格局,未发生心理安全事故。通过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每年开展各类心育活动近百场,全方位打造“一院一品”心理育人品牌。
融入日常管理。学校将“三全育人”工作要求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近、小、实、亲”的育人品牌项目。“学思践悟新徽商 文明礼仪商贸人”大学生文明礼仪建设年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晨读经典 暮习书法”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读写习惯和文化熏陶,形成了“晨读有读本,书法有视频”的标志性成果。“6S”学生宿舍创建活动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书香安商”品牌阅读活动助推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文精神、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开拓的创新精神。
融入校园文化。创造性将徽商精神和校园文化融入对接。凝练核心文化,传播集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为一体的新徽商文化体系。通过“春之声”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文化节、新徽商文化游园会、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滋养新徽商精神。在实习实训大纲和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徽商文化”,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产业学院、订单班深入推进人才协同培养。主办国外学生来华短期徽商文化交流项目,输出学校新徽商文化。“商苑多功能文化餐厅”将后勤服务和育人文化有机结合,一度成为“网红食堂”,并荣获“中国高校百家好食堂”称号。
融入社会实践。学校先后与芜湖市徽商博物馆、三只松鼠有限公司等共建新徽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工匠精神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大国工匠、劳模进校园”“徽商精神大讲堂”“弘商讲坛”等活动。开好劳育、美育等第二课堂实践课程,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各类实践活动,拓宽实践平台。通过开展“感知徽商、体验徽商、践行徽商、代言徽商”等徽商精神传承系列活动,实现百余人参加创业实践,千余人参加创业训练或双创大赛。
融入学生社区。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单位,出台实施方案,建立联席制度。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成立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突出先锋示范引领作用,五育并举,推动思政和素养教育品牌活动进社区。汇聚育人合力,打造三全育人新生态,党政领导下沉一线,学管队伍躬耕一线,思政课教师深入一线,探索“三业”导师制度,行业专家亲临一线。重视文化浸润,拓展环境育人新场域,营造党建文化氛围,建设社区文化主阵地,打造幸福社区文化氛围,多渠道加强社区文化宣传。聚焦学生需求,形成管理服务新体系,打造“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建设多元化学生活动空间,建设数字化“虚拟学生社区”平台。倡导朋辈互助,探索四自管理新模式,加强学生社区组织建设,开展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关注特殊群体,实施困难帮扶新机制,聚焦“五特”学生,建立各类特殊群体台账,实施“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受助学生诚信、感恩教育。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新徽商工匠”为目标,在优化教学过程、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继续着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温度,增强思想引领力度,提高立德树人效度。
(学生工作处/文、图;孙握瑜/预审;杜媛涛/审核)